35年前,我第一次瞻仰南京长江大桥。那真是瞻仰,无比崇敬。我和妹妹搭乘一辆运货卡车,从家乡如皋出发,一路颠簸往南京。卡车是敞篷的,带了件雨披裹在身上,挡风。盘腿在冰冷的车厢席地而坐,砂石路面不停地把车厢抛起落下,我和妹妹就像两只皮球在车厢里翻来滚去。每逢卡车停下来加水加油,我就煞白着面孔蹲在路边呕吐。那一路的折腾,至今难忘。七荤八素过了仪征,过了六合,终于见到了长江大桥。第一眼的感觉,好像我是从人世间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一个天堂般圣洁、规整、美好的世界。卡车驶上引桥,宽阔的桥面坦荡,空旷,无边无际地在我眼前伸展。桥头堡、工农兵雕像、桥上站岗的士兵、桥下浑黄奔流的江水……一切一切,给我的震撼是摄魂夺魄的。我记得我手扶卡车围栏站在车厢一侧,痴痴凝望身边流过去的风景,心里忽然涌起一个念头:将来我一定要到南京读书,到南京生活。
很多年过去了。我没有能够在南京读书,可是我已经在南京生活了四分之一个世纪。我曾经把这段过大桥的感受写在我的一部长篇小说里。伟大的建筑带给一个懵懂少女的心灵战栗,是对她整个生活的天翻地覆的改变。
有着巨大桥头堡的梁式长江大桥早已经成了过去,在南京往南通的宽阔江面上,陆续建起了长江二桥,长江三桥,润扬大桥,江阴大桥,苏通大桥。还正在建造长江四桥,泰州大桥。交通发展的速度仿佛坐上了火箭,眨眼就是一个奇迹。这是我们全体江苏人能够看得见的、能够享受得到的发展成果。如今的年轻人,不再会有我们从前搭乘卡车奔波几百里看大桥的辛苦了,在他们的眼睛里,高速公路、跨江大桥、家庭轿车都是与生俱来的东西,他们生下来就可以享有。这是社会的进步。发展交通本来就是为人民谋利的。只不过他们缺少了一个享有的过程。从这一点来说,倒是我们这些见证了历史的人来得更加幸运。
我还记得长江二桥通车之后,我第一次坐车经过,居然是在夜晚。从江北上桥,穿越八卦洲,直抵南京城,桥面流畅得让我几乎感觉不出行程。眼睛还在欣赏着璀璨灯光下桥体的通透和妩媚,身子已经到南京了,做梦般地短暂,就埋怨司机开得太快,没容我醒过神。我的先生和我的弟弟妹妹都是学建筑出身,影响着我对世间伟大的建筑总有看不够的喜欢。如此优美的桥梁,天地间的杰作,凝望它就是享受。
过不久省里开创作大会,会上安排作家们参观长江二桥,我兴奋地鼓动大家一定要去,用的一个形容词是:二桥很女性。这的确是我的感受。相比于长江大桥的敦实、浑厚、规整,二桥的轻盈妩媚真像美少女。不妨就把二桥看作是大桥的女儿吧,他们的诞生分别见证了两个时代,女儿自然要比父亲时尚和娇俏。
苏通大桥建在我的家乡。可惜,参观大桥的那天在下雨,否则的话,从桥面往西看过去,或许可以看见我插队4年的江心洲。然而雨天有了另外的收获,这就是我们在桥下展览馆逗留的时间长了,得以详尽了解了苏通大桥的4个创纪录的指标:世界最大的群桩基础,世界最高的桥塔,世界最长的斜拉索,世界最大跨径的斜拉桥。其实有很多事情,如果不亲临现场,感受不到那种伟大和壮观。我们作为外行,如果仅仅是坐车从桥面过去,心里顶多闪过一个念头:好大的一座桥!至于桥塔为什么这么高?跨径为什么这么大?斜拉索有多长有多粗?大桥的不同寻常之处在哪儿?技术难关在哪儿?没有直观地去看,去听讲,去步量那些大得吓人的局部构件,我们完全是云里雾里,根本搞不清苏通大桥伟大在何处。我建议大家有机会的话去参观一下大桥展览馆,也算是给自己补一课,长个见识。反正我在走出展览馆的时候是这么想的:相比于这些耸立在世间的了不起的建筑,文学作品就显得太渺小太虚无了。我在这些人类的杰作面前五体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