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月20日讯 热点聚焦
最新数字显示,去年底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达1494万,占户籍人口的19.6%,相当于5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养老和助残”被列入今年要办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江苏如何破解老龄化难题?政协委员们纷纷献计献策。
公办一床难求,民办冷冷清清
前不久,省政协委员、江苏新丽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发以给老人找养老院的名义,问了多家公办养老院,结果南京、无锡、常州、连云港等地的公办养老院都答复没有空床位。张家港一家新建公办养老院有几百张床位,还没营业,已有几千人排队登记。
养老产业市场化运营十多年,公办床位还是“一床难求”。但同是养老院,民办养老院空置率却达70%以上。公办养老院“物美价廉”,而民办养老院价格虽低但服务差,配套设施跟不上,老百姓不愿去;服务好的价格又贵,老百姓承担不起。
“我省比全国提前13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省政协委员、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说,我省养老床位数还不到老年人口总量的3%,而发达国家则达5%-7%。
省政协委员李洪建议,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在民办养老院创办初期,政府应加大补助力度。
侯学元说,我省将消除壁垒,对民营养老机构和公办一视同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让社会力量成为主力军。省里还将鼓励境外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其举办养老机构与境内资本享有同等税收等优惠政策。
“穷老头”养老需要新模式
“仅靠养老院,不能解决大部分老人的养老需求,亟需建立新型养老模式,让老人满意、家人接受。”省政协委员、三江学院院长助理郭彬认为,鉴于大多数老人收入微薄、故土难离又需人照顾的特点,应制定适应城乡不同特点的养老模式。
曾有专家把养老人群分为两种,“穷老头”和“富老头”,最需要关注的是面广量大的“穷老头”。我省有700多万老人生活在农村,其中350万是空巢老人,他们最需要关怀。
郭彬说,城市老人更适合居家养老,不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庭、社区。但其儿女多不在身边,基本服务需由社会提供,“这就需要社区建立必要的养老服务体系”。
而农村老人居住相对分散,无固定收入,养老较难。可在各乡镇建立托老所,由子女和乡镇签订托老合同,托老所可接受委托,将老人的住房、自留地用于经营,补贴托老费。对尚有劳动能力又不愿离家的老人,可建立农村老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组织老人互帮互助、以老助老。
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我省将针对家庭本身的支持政策,包括家庭养老保障、家庭照料服务和家庭环境建设;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打造更多的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拉长农村养老设施短板,省里将利用闲置的村“两委”用房、校舍等,村建“养老区”、村办“养老院”、家办“托老所”,建设农村老年“关爱之家”,破解农村高龄独居、空巢和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难题。
开发“银发富矿”盼政策
李洪认为,老年群体是“夕阳人群”,而养老产业是“朝阳产业”,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发展滞后。
省政协委员、江苏中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薛驰说,我省老龄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老年人专用品及精神文化用品开发不够。老年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撑和统一的市场规范及有力的行业监管,引发消费者对老年市场不信任,想正当经营的厂商不敢涉足该领域。
李洪建议,省市两级政府除明确支持并制定引导政策,还要把老龄产业发展当做支柱产业,从融资担保、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实现“政府主导,社会支持,企业参与,市场推动”。
侯学元说,省政府将出台“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助推服务千万老人的“夕阳产业”走向“朝阳”。
记者 宋金萍